2020 餐飲五大趨勢年度回顧:向內探求的力量 「一同成長」是提克斯國際餐飲自創立以來不曾改變過的使命,文明與科技日新月異,人類對於飲食的需求及重視也日益百態,我們始終相信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,唯有不斷創新,在做事中學習、在學習中成長;用技術傳承、用知識創新,才能開創餐飲新紀元。 繼宏鼎後,周董陸續經營雲象泰式料理、滬品上海湯包、慢慢來義式餐廳、喬治廚房、老董牛肉麵等餐廳。 周董說,老董牛肉麵曾獲第一屆台北牛肉麵節冠軍,鴻海創辦人郭台銘與曾馨瑩結婚時,更欽點老董牛肉麵為婚宴佳肴之一,其品牌具國際知名度,若非前董事長欠款失聯,營運狀況向來穩定。 周氏蝦捲董事長周志峯眼光獨到,加上源源不絕的行動力,不僅擦亮三代耕耘的周氏蝦捲招牌,更逐步建立周氏餐飲王國。 當時不流行上幼兒園,他都跟著父母到菜市場擺攤,小小年紀不貪玩,卻會乖巧地幫忙洗碗。 雖然課業繁重,放學後依然到小吃攤邊寫功課邊幫忙,畢業時獲頒議長獎。 天資聰穎的他,國、高中就讀建興、南一中等學校,大學聯考放榜,逢甲大學合作經濟系榜上有名。 此外,部分業者為鞏固消費者忠誠度,在疫情期間推出「餐飲訂閱制」服務,消費者可依自身需求,選擇不同餐飲訂閱方案,例如:「瓦城」推出「獨享餐盒訂閱制」、「乾杯」推出雲端燒肉「宅家乾杯」定期購服務,期望透過訂閱制與消費者建立長期互動關係。 2.我國零售及餐飲業營收近年走勢: 零售業:在2020及2021年雖有部分時間點受疫情衝擊,致營收下滑,惟在網路銷售持續成長,加上政府祭出相關振興及補助措施下,帶動2020及2021全年營收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,今年1-10月已明顯超越前三年同期水準。 若從各小類觀察,除少數偏向觀光類型產業如「家用器具及用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綜合商品零售業」、「其他專賣零售業」,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外,其餘各業均已回到疫情前規模。 簡而言之,為因應後疫情時期消費者行為的改變,強化數位服務與提高外送外帶餐點比例是餐飲業重要的策略,在線上與實體店面同步經營的模式下,服務體驗將是未來餐飲業競爭的關鍵,業者若能掌握轉型的趨勢,強化虛實整合的能力,提升實體店面的體驗,同時優化線上的服務流程,將能在未來搶下市場中領先的地位。 隨著宅經濟的趨勢,餐飲業者除了增加外帶餐點、與外送平台合作之外,許多連鎖餐飲品牌也會將部分人氣餐點商品化,以冷凍食品的方式在各大通路出售,或是接受線上訂單並提供宅配到府的服務,採取多角化的方式來創造其他商機。 綜上所述,疫情爆發重創餐飲業經營,整體餐飲業營業收入減少,在營業家數持續成長的情況下,同業之間的競爭狀況將持續升溫。 此外,除面臨業者彼此之間的激烈競爭,根據經濟部110年餐飲業經營實況調查結果顯示,營業成本、食材、人事及租金等成本上升亦為餐飲業者所面臨之困境。 一星餐廳大三元與餐盤推薦餐廳「蘭」(現更名 Orchid Restaurant by Nobu Lee),則和雲端廚房公司合作,提供食譜、監控品質,大三元推出滑蛋叉燒飯、豆豉滑雞等粵式餐盒;蘭則由來自馬來西亞的副主廚 Peng 推出拿手的東南亞料理海南雞飯、肉骨茶和叻沙麵。 走過波瀾起伏、充滿挑戰的 2020,台灣餐飲圈也像洗了一場三溫暖:疫情帶來生意急凍、生存壓力、觀光客無法到來、或是食材進口的昂貴與不便;但也迫使台灣餐飲圈必須更靈活應變、跨出舒適圈,嘗試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或是食材、模式與合作,發現另一片天地。 疫情影響,無法走出去的今年,迫使得餐飲圈更往「內」探求,找到新的力量與機會,也為台灣餐飲圈帶來意想不到的變貌。 張鑑弘表示,幾年前就注意到中華郵政使用電動郵務車,加上長期都跟中華汽車買車,所以跟業代有在注意這件事,但當時價格偏高,要價上百萬,目前品牌已提供較多的購車方式,電池也可以租賃,等於每個月只要繳幾千元,加上車價已降到五十多萬元。 以油車來看,基本油錢及一年兩次保養費用,每台車每年約5.8萬元,在菱利電動車「車電分離租賃方案」下,每台電動車支出成本降到約3.5萬元較油車更划算,我們只需要克服充電和規畫好行駛路線,而且電動車為自排,讓年輕司機更容易上手,所以先買兩台試試看。 然而「實在悶太久了」,加上疫情常態化已成共識,有能力承攬大型企業尾牙春酒外燴的觀光飯店與餐飲集團,於9月底、10月初這段期間,紛紛接到金控與電子科技公司主辦人員的洽詢電話。 過去兩年,因疫情影響這些企業紛紛取消大型尾牙,改以交由舉辦部門或子公司分別辦理,或是以舉辦「線上尾牙」與員工同歡。 餐盤推薦餐廳 The Tavernist 主廚 James Sharman (左圖,The Tavernist 提供)曾行走過世界 30 多個國家,在旅程中汲取的各式靈感,在各地以快閃方式呈現創作。 但今年下半年開始,他不再出國,改在餐廳坐鎮,餐廳也將單點菜色改為推出不定期更換的賞味菜單。 除了疫情限制,原因也是去過基隆崁仔頂魚市場或屏東泰武鄉布農部落、寧夏夜市等台灣東南西北各地的他,發現了台灣食材的魅力,能給予他充沛的創作能量。 餐飲業: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明顯較零售業大,2020及2021年全年營收 尚未回到疫情前水準。 我國餐飲業部分營收有賴國外旅客消費挹注,然而109年3月之後,全球疫情日趨嚴重,臺灣開始限制非本國籍人士入境,導致外國觀光遊客驟減,連帶衝擊了餐飲業的營收表現。 而透過與2018年之數據進行年度比較,發現六角國際事業上升至第五名,八方雲集國際則下降至第七名,開曼美食達人、王品餐飲及悠旅生活事業自2017年起已連續三年蟬聯前三名。 外燴 君品酒店今天發新聞稿表示,目前市場上有75%的大型尾牙及大型外燴尾牙都已預定完成,18桌以下的中小型尾牙也開始陸續下訂,根據觀察,因疫情停辦尾牙的公司行號已累積3年的預算,今年恢復辦理尾牙春酒時有了更多的預算,甚至有最高開到每桌6萬8800元預算的企業團體,更指名要米其林三星餐廳「頤宮」的菜色。 另外,餐飲業更將透過「國際市場開拓」、「智慧科技應用導入」及「多元行銷推廣」三大面向,協助餐飲業朝國際化發展,以提高其智慧化、國際化及創新模式。 在餐飲業銷售額方面,自105年的4,835億元成長至109年的5,747億元,於106年首度突破5,000億元(詳見圖3),每年銷售額皆有所成長,年均成長率為4.4%。 但109年銷售額成長率僅0.6%,較108年成長率下降了4.6%,可見在疫情的衝擊下,餐飲業的銷售額受到了很大的影響,使得成長趨緩,但是靠著外送與外帶市場以及冷凍餐食在線上線下通路販售,使餐飲業的銷售額仍有微幅增加。 受到疫情的影響,人們減少外出,消費行為也開始轉變,在外用餐與聚會的頻率下降,由於餐飲業主要是以現場提供餐食的方式來經營,店內用餐消費的驟減,直接地影響了餐飲業的營收。 餐飲業進入門檻低,加上商品同質性高,因此容易被快速模仿,隨著同業之間競爭加劇,餐飲市場逐漸趨於飽和,為強化市場競爭力,愈來愈多業者嘗試提供多元化服務,並致力於服務品質的提升,積極建立品牌形象,強化商品附加價值,創造差異化的服務體驗,以與其他業者做出區隔。 自2020年起,受到COVID-19疫情影響,餐飲市場受到衝擊,傳統經營模式受到挑戰,如何在競爭愈趨激烈的餐飲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,將是餐飲業者們所面臨之課題。 鑒於品牌從無到有、沒沒無聞到家喻戶曉,過程艱辛,身為債權人之一,周董決定扛起重擔,當時北部有7、8家分店,每一家都虧損。 周志峯團隊進駐後,先協商處理債務問題,關閉營運狀況不佳、缺乏前景的店面。 透過精實人力、著重教育訓練、產品品項及口味專業調整等策略,回歸餐飲本質,強調不偏離「老董」最初的創業理念,持續做出令人感動的牛肉麵。 台北市台南市同鄉會在90年前後,由前司法院副院長城仲模擔任會長,其會員均為旅北府城鄉親。 一次偶然機會,有會員建議舉辦台南美食展,讓鄉親解饞、歡聚,同鄉會找了周氏蝦捲等3、40家台南知名小吃設攤展售,想不到造成轟動。 第1屆台南美食展為期2天,周氏蝦捲備料在第1天中午之前就全部售罄。 第2屆連辦3天,30多家業者合計營業額1千2百萬,周氏蝦捲就貢獻了120萬,業績嚇嚇叫。 半個世紀前物資匱乏,老百姓首重填飽肚子,因此最早的肉捲以豬肉、高麗菜為主材料,分量也比較大。 隨著國內經濟起飛,生活獲得改善,才以火燒蝦為主,芹菜、蔥取代高麗菜,加入豬腿肉增添口感,製成蝦捲,1條賣10元,1份兩條20元。 日本零售業營業額至今仍未回到疫情前水準,今年1-9月年減0.9%。 主要國家零售市場受疫情影響已逐步降低:我國、美國與南韓受惠補助與紓困方案推動,加以消費者轉往線上採購,淡化疫情衝擊,零售業營業額於2020年及2021年創下新高,且今年1-10月營業額明顯較疫情前同期成長,分別增加10.7%、32.0%及17.4%。